“和”徑通大道
發布時間:2009-08-21 11:11:46 訪問次數: 信息來源:湖南日報
-
在常德市城郊一個閑置許久的校區,今年春節后又是書聲朗朗。收購這個校區的是省政協委員、香港金城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、湖南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張照耀,他先招收了200名貧困生入學,一年拿出100萬元,做他們的學習費、生活費。他計劃在5年里,拿出1000萬元,把這里建成一所希望小學。正如常德市政協一位領導同志說的,張照耀又做了件推進這方社會和諧的好事。
“和氣生財”,商家之道。張照耀從商卻是“半路出家”。他本來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,而且職務不低,為激發自己體內更大能量,2000年他毅然辭職下海了,到商場打拼,起步點定在常德。這種經歷使張照耀對“和氣生財”有著自己的解讀。他認為,商家當然要賺錢——取財;商家取錢要有“平和”心態,通過“和善”途征,創造“和氣”氛圍,用于社會和諧。
張照耀的企業剛掛牌開張后,第一次業務就是常德市舊城改造。在以后的8年時間里,他的公司建設了8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、15萬平方米居民社區住宅、3萬平方米商鋪門面和寫字樓,圓了常德2000多戶居民的安居夢。8年里,只有張照耀自己才知道遇到過多少艱難!舊城要改造,城中有12家國營、集體企業要完成“兩個置換”工作,這既是舊城改造繞不過的彎,也是政府頗為棘手的事。張照耀以“和”開路,先后籌集8000多萬元資金,使政府順利完成了這一工作,讓2000多名下崗職工重新走上了就業路。
舊城改造最難的是拆遷。最令張照耀感慨萬千的是改造常德賓館沿街一線的日子。這里的拆遷涉及五六百戶,其中大多數是破產企業下崗員工。本來生活艱難,而現在又要他們搬家,自然情緒激動。張照耀既沒有退縮,更沒有動用其他手段,而是“和”字當先,抱著理解的心態,用情意去搭起“心橋”,用耐心細致的工作找到雙方的利益平衡點。有一位因公致殘的工人,下崗后暫時沒有找到工作,心中的火氣也就借助拆遷之機噴出來,不為增加補償金額所動,更不在好話面前服軟!各方都急了,張照耀卻不急,他覺得泄了火的心才能平靜,溝通是最好的“滅火劑”,他有時間等待契機。這一等就是三年,在長期的走訪中,兩人的關系越來越融洽。在這位工人病得不能動彈時,張照耀又是派車送他進醫院,又是為他忙前忙后。出院后,這位工人主動提出搬家。像拆遷中這類故事用張照耀的話說是“可寫一本書”。正因為這樣,他的公司從2002年接手拆遷,歷時5年才完成,而且比預算多付出拆遷補貼3000多萬元。
張照耀對這種吃虧有自己的“小算盤”:吃虧和賺取是相依相伴,舍得吃虧,可賺取更多的機會,可贏得更多的信任;更主要的是謀得一種經商好環境,也可以推動社會不斷走向公平正義。正因為這樣,他的公司2002年就成為武陵區首超百萬元的納稅大戶,短短的8年,已累計繳稅數千萬元。未來三五年里,公司已擁有30萬至50萬平方米的開發項目,完成后至少可為國家創造利稅5000萬元。常德的經濟適用房建設成為全國模式,張照耀覺得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。 (記者/周勇軍 朱本召)